北伐中華,南平占婆,史稱古今第一武功:李常傑

讀教科書長大的,都讀過宋國、遼國、金國戰火連年的歷史,但大越國的交戰卻鮮有聽聞。在以黃河和長江流域為舞台中心的敘事方式下,南中國海地區很多人失去了讀自己歷史的機會,對遠在北方千里的帝王將相津津樂道,卻全然不知自己鄉土舊事。


在宋國朝廷為新法爭論不休之際,南海北岸的前線動盪不安,結果三座城市陷入戰火,十萬人葬身,舊的邊界確立,新的英雄橫空出世,歷史巨輪沒有一刻停頓。

李常傑騎馬塑像,形象令人聯想起法國的國家英雄拿破侖。

時間回到1075年,大越國得知宋國有意南侵,決定先發制人。大越國將軍李常傑率領海軍,沿東京灣海岸進攻宋國。「伐宋」出師有名,還發了一篇檄文。


李常傑大軍壓境,旋即攻陷欽州和廉州,北上與另一支大越軍隊會師邕州。宋國方面,邕州知府蘇緘堅守城池,一場血腥攻城戰驟然揭幕。


戰事發生在大越與宋國的邊境,即是現今廣西一帶。


大越國(Dai Viet)與宋國在邊境交戰,但此地區的住民是泰語(Tai)族群,現今的壯族和廣府人都是他們後裔。


邕州,就是後來的廣西首府南寧,地理上位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寧白話是粵語當中頗有特色的一支方言。


邕州「城高而堅」,為了入城,軍隊架起「飛梯」欲攻取城郭,又派戰象列陣,以「毒矢」射殺敵方。雖然大越攻勢凌厲,守方的宋國亦殊死戰鬥,以「神臂弓發」反擊象軍。戰況進入拉鋸局面,攻守爭持。


越南在戰爭中運用戰象有悠久歷史。圖為阮朝戰象。


冷兵器時代的圍城戲碼重複上演。久攻不下的城池,糧盡彈絕的守軍,慌惶無助的人民。糧水短缺觸發衛生危機,從宋史的記載來看,邕州應該爆發了傳染病。


終於,圍城第42天,邕州城破,大越軍隊屠城,宋史聲稱屍體足以填滿珠江。一連串交鋒之後,以兩國議和,大越撤兵告終。


一將功成,李常傑擊潰宋國收復交趾的野心,後來的戰事中又打敗海上強權占婆,確立了大越國在印支半島的地位,因此成為國家英雄,在現今越南仍然無人不曉,稱為「古今第一武功」。


耐人尋味的是,宋史方面雖有記載戰事,卻隻字不提李常傑。士大夫史官的選材剪輯方式往往令人費解。


除了蓋世武功,李常傑還留下一首詩,在越南人皆傳誦,視為越南歷史上第一篇獨立宣言。


南國山河南帝居, 

截然定分在天書。 

如何逆虜來侵犯? 

汝等行看取敗虛。


2019年越南郵政推出《李常傑千歲冥壽》紀念郵票。官方這樣形容李常傑時代的越南處境:「總是帶著有貪婪目光的邪惡意圖,北方敵人視之為侵略我們國家的黃金機會。」李常傑粉碎了北方這場侵略陰謀。


對於兩廣一帶,越南向來有人視為趙朝(即南越國)故土,尚待收復。邕州圍城700多年後,另一個軍事領袖再次將目光投向兩廣,掀起餘波在華南沿岸迴盪,遠在歐洲亦耳有所聞。將來有機會再詳談。


然而,研讀上述以越南人視角出發的歷史時,切莫忘記越南人詮釋歷史的方式所帶的民族主義色彩並不下於中國人。為了塑造統一、正義、源遠流長的國家歷史,兩國都以自己立場出發去選材、剪輯和安排一套合適的敘述。


而在兩國邊界之間,被雙方當作戰利品爭奪的泰語族群才是這片土地的真正住民,卻在歷史中失語。現今兩廣多數人口與這個泰語族群的承傳關係,不論遺傳上或文化上,亦被淡化了。南中國海北岸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本部落格將會盡力探討和還原,並証明本土史比遙遠北方史官編撰的歷史值得受到更多人關注。


參考


1. http://www.vnpost.vn/en-us/bai-viet/chi-tiet/id/90952/key/introducing-the-stamp-set-of-national-hero-ly-thuong-kiet-1019-1105


2. 耿慧玲—越南文獻與碑誌資料中的李常傑


3. 越史略


4. Anderson, J. A. (2008) Treacherous Factions: Shifting Frontier Alliances in the Breakdown of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on the Eve of the 1075 Border War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你必須知道的新字:Nusantaria 東南亞的海洋國度

「四海臣服,萬邦來朝」的重頭大戲

誰是暹羅人的偉大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