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真實歷史教育

端午節習俗在東南亞乃至日本流傳甚廣,其起源和含義素來備受爭議,也成為各地民族主義者爭相詮釋的素材。本文綜合幾位學者的研究,冀還原端午節的原始面貌,為海洋族群之尊嚴留下紀錄。

團結、剛強、發奮,端午節展現民族精神


吳越民族的圖騰祭,紀念屈原是謊言

聞一多獲得中國共產黨官方媒體評價為「偉大的愛國者,民主革命戰士」。在《端午考》、《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之中,他詳細分析了端午節的由來。

他認為長江一帶的吳越民族有祭祀龍圖騰的傳統,端午節就是其祭祀圖騰的節日。至於屈原傳說,他理智上明白絕非端午節起源,但情感上卻不失為一個美麗的謊言:「是誰首先撒的謊,說端午節起於紀念屈原,我佩服他那無上的智慧!端午,以求生始,以爭取生得光榮的死終,這謊中有無限的真!」

所謂「吳越民族」,根據歷史學者Herold J.  Wiens所查證,實際上是由泰族建立的國家。當時揚子江一帶並非漢語族群的居處,而是雜居著Tai Kadai(包括泰族)或南島語族。現今泰國亦是由泰族所建立。學者鄭張尚芳更加發現,紀錄越王勾踐歷史的《越絕書》,可以用現代泰語來破譯。端午節很可能就是發祥於這族群。
「在秦王朝漢人征服之前,華南有6至8個泰族大國⋯⋯在揚子江中下游分別是楚、吳這兩個泰族國家。」——Herold J. Wiens
漢人南侵前,華南有泰語族群聚居


端午節和玻里尼西亞的南島民族

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刊登S.F. Balfour的文章,提到端午節的起源。跟聞一多如出一轍,他否定了「紀念屈原」一說,並進一步指出端午節與東南亞太平洋地區密切關連。

「將新神祇放在舊習俗裏」是常有之事,把屈原扯上端午節就是一例。Balfour認為,實際上端午節原貌更似一個祭祀漁業或農業神明的節日。現今太平洋地區仍然保存獨木舟競渡習俗,場面與端午節如出一轍,令人讚嘆。


人類學家Wilhelm Solheim指出,太平洋地區的文化相似性來自一個曾經連結海洋各處的航海族群,他稱之為Nusantao。而華南沿岸的水上人就是Nusantao的其中一支後裔。

「一點也跟其他中國節慶不相像,這種獨木舟和扒艇方式,更似玻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s)多於中國人。類似節慶在整個印尼地區都有。例如在金邊,更是幾近一模一樣。」——S.F. Balfour 
左上:斷髮紋身的玻里尼西亞原住民
左下:英國皇室成員到訪所羅門群島
右:太平洋地區傳統食品

Wilhelm Solheim認為香港的水上人是Nusantao的其中一支後代。



銅鼓遺物重現先民扒舟習俗

以越南為中心的東山文化,其代表器物——東山銅鼓在整個印度支那都有發現。銅鼓製作精美,冶煉技術嫻熟,飾紋反映先民的生活方式。當中越人扒舟圖証明了二千年前,東南亞已有扒舟傳統,其源遠流長可想而知。
越人扒舟飾紋,出自廣西出土的翔鷺紋銅鼓

由上而下,香港、柬埔寨、泰國、越南。扒舟至今仍是東南亞諸族的習俗,彷彿重現銅鼓的戰船場面。


獨木舟破浪遠航,歷史記憶神聖壯闊

為何古人會為獨木舟添加各種儀式,把扒舟當成一件莊嚴神聖的大事來慶祝呢?

要理解端午節含意,必須投入先民的視角,方能明白海上行舟對海洋族群來說是頭等大事。2019年日本學者海部陽介主持「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劃」,運用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參考台灣原住民的造舟方法,乘洶湧黑潮從台東徒手前往與那國島。過程如此驚險,意志何其頑強。難怪先民在下水前必定祭祀神明祈求保佑,族人鄉親共聚祝福送別。

除了遠渡重洋,部落之間戰爭亦是古人生活一部分。壯士乘戰舟衝鋒陷陣,鼓聲喧天,岸上戰友吶喊助威,征戰場面令人動容。

端午節就好像記憶囊,把祖先生活一系列活動濃縮成具有象徵意義的儀式,在節日中一一重現,也提醒後人勿忘初心,緊記祖輩的真正根源。從今以後,端午節又會讓你想起甚麼呢?

參考:

1. https://hkjo.lib.hku.hk/archive/files/554f8b1d0faebec3a22ef950d647b1a5.pdf

2. https://hkjo.lib.hku.hk/archive/files/324eb0086fc1f2beca6274f1ee1c972d.pdf

3. Solheim, W.G. (2006) Archaeology and Culture in Southeast Asia: Unraveling the Nusantao. 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 Press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你必須知道的新字:Nusantaria 東南亞的海洋國度

「四海臣服,萬邦來朝」的重頭大戲

誰是暹羅人的偉大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