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22

天干地支是來自希臘?

Image
壬寅年,根據《爾雅》應稱為「 玄黓攝提格年 」,學術界有出自希臘語、巴比倫語、梵語、藏緬語等各種說法。 天干地支是漢字圈一套十二進制的紀年方式。但你未必知道,古人曾用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方式紀年。這套紀年法,司馬遷、司馬光都視為皇綱正統,但看起來奇形怪狀,根本就不是漢語,其來源成為學術界莫衷一是的懸案。 文獻中的古怪紀年方式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司馬遷造曆法,於是《太初曆》面世了。司馬遷自己在《史記》記錄此事:「漢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 為何不好好說今年是甲寅年,偏要造出「焉逢攝提格」這個怪名? 《資治通鑑》起首是這樣寫:「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文天祥寫過一首詩,題為《歲祝犁單閼月赤奮若日焉逢涒灘遇異人指示以》。看來起像亂碼? 屈原在《離騷》說:「攝提貞於孟陬兮。」即是他生於「攝提」這一年。 這套紀年法,似乎最早可追溯到辭書《爾雅》,清楚記載了太歲紀年法。攝提格、 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 對應十二地支的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外語音譯,自古已有 原來,現世為人熟知的十二地支,是個簡化版本,其原裝是一系列以漢字音譯的外語詞彙。正如「電話」、「科學」流行之後,漢字使用者就忘了「德律風」、「賽因斯」,忘了這些詞語和事物本身都是舶來品。(連「電話」、「科學」其實都是日本創造的詞語) 顯然,古人眼中,尋常的天干地支並不夠正統。司馬遷、司馬光都認為必須引更古老的「焉逢攝提格」才顯得權威、王道。就好像生物學家要引用拉丁文學名,才顯得專業一樣。 天干地支為舶來品近無懸念,但如何破譯仍然眾說紛紜。 巴比倫說 郭沫若認為,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在上古時代傳入東亞,影響了華夏世界的天文曆法。而太歲紀年法中古怪的名稱亦源自兩河流域。例如「攝提」就是阿卡德語中的女神「Ishtar」,而「格」則是「Kakkabu」的簡化音譯,解作「星」。 兩河流域阿卡德帝國所崇拜的女神Ishtar可能就是《離騷》提到的「攝提」。她也可能是希臘女神維納斯、印度女神辯才天女的原型。 印度說 季羨林在《中印文化交流史》列出了二十八宿名稱的對應。當中大角星的梵語為「Citra」。雖然季羨林沒有明言,但這似乎與「攝提」有內在關連。竺可楨亦認為太歲紀年受印度影響,並嘗試以梵語破譯某些太歲名稱。 希臘說 寅年生肖為虎。有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