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21

論盂蘭節:印度與死後世界

Image
盂蘭節,或盂蘭盆節,是起源於印度的佛教文化當中流傳最廣的節日,整個東亞地區都有相關習俗。這個關於死亡、解救、脫苦的節日,來自甚麼的靈性思想,又塑造了如何的精神信仰呢? 解救、脫苦的節日 「盂蘭盆」普遍認為是梵語「Ullambana」的漢譯,意思為「倒懸」,意味著把倒懸受苦的靈魂解救出來。日本學者另提出一說為源自印度巴利語的「Ullumpana」,意思是「指引、脫困、救贖」。 मोग्गल्लान/ Maudgalyayana,漢譯 目蓮/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弟子。關於他拯救母親於餓鬼道的故事廣為人知,反映了盂蘭節的主題是解救受苦靈魂。 Maudgalyayana(目蓮)生於摩揭陀,是佛陀最親密的弟子。 奇幻駭人的死後世界 死後世界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部分,相關的喪葬禮儀則是人類文明開端的其中一個標誌。 圖中是Naraka(地獄)的主管神Yama(閻羅王)。 印度信仰認為,人死後會到  नरक (Naraka,即地獄)接受審判,主管神祇 यमराज (Yama,即 閻羅王)根據各人生前的行為決定刑罰。類似的死後世界觀透過佛教傳播至東亞,結合各地本土風俗承傳不息。 佛教信仰由印度傳播到南中國海。 संसार (輪迴)信仰最早源於印度吠陀時代,在佛教中形成周密的理論體系,並影響了東亞各地的民間信仰。民眾相信,生前累積的 कर्मन् (業力)導致他們死後輪迴成為不同的生靈。 火焰的神奇力量 婆羅門教有火供儀式,稱為 होम (護摩)。火神Agni是諸神之口,傳送供品的媒介。祭品透過火焰傳遞到神界。此習俗源於印度吠陀,在亞洲廣泛傳播,影響了佛教和神道教,盂蘭節亦沿襲此習俗。 婆羅門教火神 अग्नि   火供儀式 為鬼神演戲 盂蘭盛會的重頭節目,是一連三晚上演神功戲,酬謝鬼神。中國學者鄭振鐸、德國學者Helga Werle-Burger都指出,東亞地區的戲曲藝術是在印度梵劇影響下成形的。 印度喀拉拉邦的Kootiyattam  印度喀拉拉邦保存了梵劇,稱為Kootiyattam。Kootiyattam傳統上只在神廟中的Koothambalam上演,以酬神為目的。 Kootiyattam在神廟裏的劇場上演,酬謝神明。 而盂蘭盛會常見的竹搭戲棚,則與 東南亞竹藝 有關,是源遠流長的建築工藝,也說明了東南亞本土文化與印度表演藝術有機結合。 神功戲在竹棚上演 大東亞共享的文化寶藏 盂

西貢與越南共和國的輓歌

Image
時值四月,春風輕送,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卻沒有一絲悠閑得意。收音機播送一段天氣報告,緊隨奏起《白色聖誕》,炎熱氣溫中倍加詭異,震驚世界的撤離行動就此展開。 「The temperature in Saigon  is 105 degrees and rising」——常風行動展開的暗號 《白色聖誕》其實是美軍預先設定的暗號,通知有關人等展開「常風行動」,在越共進迫下撤離西貢。1975年4月29日上午開始,美航公司的直升機不停降落於西貢市內各處,接載人員離開,包括美國公民、各國記者、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南越人等等。 大樹既傾,使館的最後時刻 美國大使館停車場中央一棵巨大的羅望子樹,美國外交官形容為象徵著「美國對越南的承諾堅定不移」。越共兵臨城下之際,為了騰空位置讓飛機升降,大使館把大樹和所有草叢砍掉。此舉有實際需要,卻無可避免助長恐慌情緒在使館人員以至西貢市民之間蔓延。 美國大使館 大使館焚化爐無間斷的燒毁文件和美元鈔票,濃煙直上半空。西貢市民湧向大使館,當中不少精英分子能操流利英語、法語,多年來與大使館合作提供服務或情報。他們認為越共絕不會手下留情,而大使館將是他們一家人的唯一生路。 「我感到沉重的道義責任,要盡可能把這些值得拯救的越南人撤離。」——  美軍機師 Gerald Berry   越戰的經典照片,美軍直升機接載西貢人員撤離。 狂瀾力挽,軍機掉進大海裏 西貢陷入紛亂,對出的外海也毫不寧靜。一架接一架飛機、小船載著人員撤離到美軍艦艇。 南越空軍少校黎邦駕駛飛機載著家人,飛到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卻發現甲板已經沒有位置降落,又無法聯絡上航母。焦急下他將求救信號寫在紙上,從半空拋往甲板。 黎邦把「move」誤寫成「mouve」,是情急下受法文拼寫規則影響? 「你可以把直升機移到一邊嗎?我能降落在跑道上,我還可以飛一個小時,足夠將飛機移開。請救我。少校邦、妻子、5個兒童」——黎邦寫給中途島號的求救字條 中途島號艦長Lawrence Chambers下令船員將直升機推到海裏,讓黎邦有足夠跑道安全降落。 士兵將一架又一架直升機推到海中。 越南共和國的最後領土 4月30日,越共軍隊開進西貢,南越滅亡,越戰結束了。但外海的崑崙島還有3萬個越南人、30艘南越戰艦、幾十艘小船繼續升起國旗,拒絕投降。 5月1日,美軍驅逐艦卻克號(USS Kirk)到達崑崙島,展開救援行動。卻克號帶著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