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21

大象無言:生態崩壞的文明史

Image
「象群退卻的原因很簡單:漢人對動物發動了一場3000年之久的戰爭。他們由北向南膨脹,將其政治組織、奇特的密集農耕強加於非漢人和自然環境。」—— Robert Marks 雲南象群遷徙的影片受到關注。如此可愛的野生動物目前在中國只生活於西南邊界,但歷史上,大象曾經偏佈東亞大陸。到底這種聰明、感性、壯觀的生命,在絕跡於東亞之前遭遇了何等命運呢? 生態崩壞與漢人如影隨形 象形尊,公元前1100至1050年,現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 出土青銅器文物可以証明,大象曾經在整個東亞大陸與人類共存。甲骨文當中「象」是象形文字,而「為」則是用手牽象的形象,顯示古人曾經役使這種野生動物。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Mark Elvin著作《大象的退卻》,罕有以生態環境為主綫敘述東亞歷史。4000年間,大象由華北開始退卻,直至只存活於雲南邊境,整個過程代表著生態環境退化、毁壞,伴隨大量野生物種消失。 生態災難的成因,就在於漢人的生活方式,是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來推進擴張。緊隨軍事殖民而來,密集農耕還有水利系統,大大促進了糧食生產,成為官僚體制賴以維生的基礎。而生態環境則不斷退化,在最嚴重的地方甚至變成荒漠,又反過來逼使漢人尋找新的可耕地來墾殖。去到18世紀,在漢人管理之下,儘管未經歷工業革命,這片大陸的生態退化卻比西歐還要惡劣。 亞洲象從華北開始消失,一路退至雲南邊界。 珠三角地區曾是象群家園 漢人在嶺南的殖民相對較晚,自然生態保存得較久,直至公元1000年左右,珠三角地區仍有象群出沒。 很多証據顯示,在漢文化影響擴大之前,以非中國人(non-chinese)為主要居民的嶺南,有非常大的樹林覆蓋面積。這種豐饒環境一直維持到公元10世紀前後,隨著漢人或其帶來的生活方式越趨活躍,生態環境才嚴重惡化。 「廣州之建立本來是中國人的貿易據點或殖民地,位於非中國領土的中間,四圍住著非中國種族的住民。」—— Kenneth Barnett 其中一個象群出沒的証據,可見於東莞鎮象塔。鎮象塔相傳建於962年,由於每年秋季象群遷徙破壞莊稼,政權捕殺後埋骨於塔下。然而,大象遷徙的景象很快就不復見。在數百年間,森林急速消失,原生物種大批滅亡,華南步上生態退化的後塵。 「我們已知鱷魚在唐王朝的華南很常見,但晚至10世紀仍有象群生活,可謂見証了此地區在不足1000年間所經歷的變化。此處的自然環境大概在森林砍伐中變得面目全非。」

印度民族主義看東亞

Image
華文世界中,幾乎完全找不到Benoy Kumar Sarkar的資料,深入研究東亞的印度學者觀點竟留下一片空白。100年來華文媒體偏好翻譯、傳播親華思想,如李約瑟一類著作,卻將其他觀點置若罔聞。此偏好已使華文使用者的世界觀出現嚴重缺陷,後果有目共睹。謹此略盡綿力,寥寥幾句備作參考。 19世紀初,民族主義浪潮席捲亞洲,歐洲列強行將撤退,留下一片廣闊天地讓各族人民競逐。日本軍國主義是東亞的希望還是惡夢?中國這個新生的國家足以垂範亞洲人嗎?獨立的印度能否恢復其文明古國地位? Benoy Kumar Sarkar 以印度民族主義者的角度,觀察日本和中國。兩者歷史上長期向印度學習,今後三國又將如何互動,塑造亞洲未來。 Benoy Kumar Sarkar 認為中國人的思想在每個方面都受到印度化。 大印度主義 印度成為大英帝國殖民地已久,但印度人從未忘記古印度無論政治上或文化上,都是亞洲首屈一指。印度民族主義者非常熱衷於「大印度」概念。 「中亞的斯基泰人(Scythians)或韃靼人在印度的土地上融和(neutralised),成為貴霜人。透過他們,印度的北方邊界一直伸延,幾乎遠至西伯利亞。伴隨領域擴展,無論是直接的政治主權還是勢力範圍,印度教大大加強傳播。中亞遍佈了印度教廟宇、神學院、醫院、學校、圖書館。透過『大印度』,中華也走進了印度文化的勢力範圍之中。」——Benoy Kumar Sarkar 如此觀點看來新奇,但只要把「印度」換成「中國」,「西伯利亞」換成「滿洲」、「西藏」,就是標準的華文教育教材。 按照大印度的設想,由於印度文化流傳極廣,其邊界幾近無邊無際,可以由馬達加斯加及至菲律賓。在這個大印度圈之內,各種印度化習俗、信仰成為民眾的共通文化。 在中國泉州發現的濕婆石雕版 中國人侵略成性 中國人的祖先在歷史上長期向印度文化學習,Benoy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中華文化,尤其是唐帝國和宋帝國。憑著出色的學術貢獻,他獲選為皇家亞洲學會華北分會的終身會員。造訪中國的旅程,則成為他研究這個國家的寶貴材料。在以推動文化交流為宗旨的尚賢堂(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他主持了一系列講座,伍廷芳也曾為其擔任主持,而尚賢堂創辦人李佳白則充當翻譯。 左:傳教士李佳白,尚賢堂創辦人 右:香港華人精英伍廷芳,尚賢堂會員 對於他苦苦鑽研的中國,Benoy給予如此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