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靖國神社建築美學講起
「台灣人到日本靖國神社,也應該鞠躬一下,這是尊重彼此國家」——李登輝 靖國神社,一個反覆見於新聞媒體的地方,無數人情緒受其刺激,足以攪動國際政治氣候。撇開無日無之的爭議,你可知道靖國神社的建築歷史? 2007年,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參拜靖國神社。他的親兄死後一直在靖國神社受到祭祀。 神明造建築 本殿是神社參拜中心,其建築樣式極為豐富,當中意義特殊,同時有最悠久歷史的是一種稱為「神明造」的方式。靖國神社前身是東京招魂社,其本殿就屬於神明造樣式。 東京招魂社建於1869年,紀念死於戊辰戰爭的維新志士。 神明造建築常見於神道場所,神道教之中地位最崇高的 伊勢神宮 本殿也屬於神明造。當中的一些特徵是 伊勢神宮 獨有,稱為「唯一神明造」,顯示伊勢神宮的尊崇地位。 現今靖國神社主殿依然沿用神明造樣式。而由神明造演變而來的「流造」亦是日本全國最廣泛採用的神社樣式。遊覽日本的神社時,不妨留意是否有神明造、流造等特徵。 伊勢神宮的神明造樣式。 神道建築文化源流 神道號稱有「八百萬神明」,是日本民族信仰,而神社無疑為窺視日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神道建築元素的來源,可能讓 東南亞人民有似曾熟悉的感覺 。 日本文化學者Edwina Palmer指出,神明造跟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傳統建築極為相似,可能是東南亞族群遷入日本列島所帶來的建築文化,與南島語族密切相關。究竟古人是如何將此建築文化傳入日本的呢? 印尼的傳統建築Rumah Adat 南島語族的傳統建築 海洋族群信仰與文化傳入日本 三萬年前,新石器時代人類乘著黑潮,從台灣划獨木舟抵達與那國島。日本歷史學者海部陽介曾主持團隊以古老的傳統技術重現這個過程,他認為這就是人類最早遷入日本的其中一條路線。 冰河時期,現今東南亞有一片陸地,稱為巽他大陸,適合人類居住。約一萬年前開始,海平面上升,巽他大陸逐漸被海水淹沒,住民帶著航海技術等各種文化外逃。Edwina Palmer指出,東南亞住民可能沿兩條路線進入日本。 1. 沿越南、華南海岸,經台灣到達日本。 2. 印尼、菲律賓等島嶼之間遷移,經台灣到達日本。 類似神明造的建築就是隨著族群遷徙,與 泛靈信仰 一起傳入日本,影響了神道教文化,以至靖國神社及其他眾多神社的建築樣式。 日本也有水上人? 日本列島被海洋包圍,有豐富的海洋生活文化。現代學者認為,歷史文獻中記載的隼人、熊襲、安曇族等族群,都深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