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與海洋動員
20世紀一開局,華北便爆發動亂,慘狀駭人。雖然災禍發生在遙遠的北方,但南中國海地區成為軍事動員的基地,為止暴制亂奠定勝利基礎。 參與聯軍進入直隸的八個國家當中,英國、法國、美國都調動了來自東南亞的部隊。 印度士兵乃英軍主力 除了威海衛的艦隊,英國在東南亞擁有的軍事力量亦加入了聯軍,當中以印度裔士兵成為主力。 英軍招募印度土邦參與聯軍,得到非常熱烈的回應。土邦競相投入人力財力,瓜廖爾(Gwalior)、比卡內爾(Bikaner)的王公更親身隨軍前往直隸。 八國聯軍中的印度士兵 比卡內爾土邦大君Ganga Singh以19歲之齡,率領500人兵團作戰,戰績為他贏得「中國之戰獎章1900(China War Medal 1900)」。 首支印度裔軍隊——第七孟加拉步兵團(Bengal Infrantry)於1900年7月登陸大沽口,隨後更多部隊陸續加入,包括香港軍團。 香港炮兵團轟炸天津城 香港在部署、訓練印度裔士兵方面有重要作用。1890年英軍從旁遮普招募1000人成立香港軍團(Hong Kong Regiment)。由香港前往直隸的士兵參與了多場戰鬥,其中在1900年7月1日,50人香港軍團、香港炮兵團的兩台2.5吋火炮,聯同50人日本步兵團、50人美國海軍、100人威爾斯步兵團於天津城外作戰,最後有兩名香港軍團士兵陣亡。7月6日清晨,聯軍首次炮轟天津城,當中有來自香港炮兵團的四台2.5吋前裝綫膛炮。 (參考圖片)香港炮兵團應該就是用同類型火炮轟打天津城。 8月,聯軍推進到北京城外。第一孟加拉騎兵團、第二十四旁遮普步兵團、第七孟加拉步兵團、第一錫克兵團攻入北京。聯軍18000人當中,印度兵團佔了3000人。聯軍目標是解救被拳民、大清軍隊挾持的基督徒和外國人,史稱北京解圍戰。 1900年香港軍團士兵在天津營地整裝。九龍清真寺就是由這支部隊建造。 來自香港的士兵。香港軍團參與北京解圍戰,營救城內被挾持的外國人和基督徒。 法屬印度支那兵團與美軍艦隊 美軍稱此場軍事行動為「中國解圍遠征(China Relief Expedition)」。美國部署在遠東的亞洲分艦隊(Asiatic Squadron)剛打完美西戰爭,正好從菲律賓北上參與聯軍。美國海軍共派遣了12艘戰艦加入戰爭。 布魯克林號(USS Brooklyn)是亞洲分艦隊旗艦,參與了「中國解圍遠征」。香港是這旗艦經常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