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20

菲律賓的國與族(二):死不認華裔,杯葛華貨,挖苦華人,最後封為國父

Image
José Rizal (通常譯為黎剎),關於他的事蹟太多,不一一詳述。他的背景似曾熟悉,一個熱心國事的青年,本來有安穩的醫生專業,卻投身政治。跟很多亞洲的革命家一樣,他曾經暫住香港,到底香港有否影響他的革命思想實在不得而知,但他確實從香港回國後就參與了推動獨立的政治組織。 1896 年,西班牙人將他處決,同年菲律賓革命爆發,國人尊他為國家英雄。 日本出版一套漫畫,以José Rizal為主角,講述他的傳奇一生。 撇開其經歷, José Rizal 的家世本身就體現了身分之轉變 —— 由閩越人變成菲律賓人。 José Rizal 父系祖先是 17 世紀末福建移民,其名字 Siong-co (長哥)、 Lam-co (南哥)無疑是閩系語言。 Lam-co 領洗後改名 Domingo ,兒子取名 Francisco Mercado 。至此,至少單從名字來講,已看不到漢化痕跡。 1849 年,政府下令菲律賓人改西班牙姓, José Rizal 的父親就加了 Rizal 這個姓氏。 據講 José Rizal 精通 22 種語言,包括閩南語。至於他本人有沒有「華人」的身份認同,卻很成疑問。他出生時,家族定居菲律賓已經過百年,而且除了閩越,同時也有他加祿、西班牙和日本血統。 José Rizal出生於馬尼拉的富裕家庭,前往歐洲留學讀醫,極富才情,文學造詣尤高。他也是菲律賓共濟會成員。 Austin Coates  所著《 Rizal: Philippine Nationalist and Martyr 》﹐紀錄了 José Rizal  行刑前向政府投訴: 「當(判刑的)文件呈現給他看時﹐他為了被錯誤地形容為一位中華混血兒而要求當局的注意(西班牙政府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宣傳他不是真菲人)﹐並聲明自己是  indio puro  (即純種的土人)」 由此可知兩點。第一, José Rizal 死前也不承認因自己祖先來自閩越而有所謂「中華血統」。第二,「中華血統」是政治抹黑的上佳材料,西班牙人利用這點打擊他在菲律賓人之間的聲望。 2016年,福建晉江,據說是José Rizal的祖鄉,舉行紀念活動。諷刺的是,他至死都不承認自己是華裔,還相當蔑視華人。 José Rizal 從不掩飾他厭惡中國人。在 1895 寫給母親的信中,提到他發誓不再買中國貨,為此連杯碟都短缺。 他還把杯葛中國的行

菲律賓的國與族(一):閩粵人如何變成菲律賓人

Image
菲律賓與華南隔海相望,由於政治國界緣故,兩岸心理上的距離被誇大,遠超過真正血緣、文化上的隔閡。 其實兩地人的關係可能比因政治需要而宣傳為「血濃於水的同胞」   更為緊密。 Jared Diamond 在其暢銷書中指出「華北和華南人在遺傳和生理上頗為不同,華北人最近似西藏人和尼泊爾人,而華南人則近似越南人和菲律賓人。」 華南與菲律賓的連繫始於遠古。人類學家Wilhelm Solheim指出,海洋族群往來南中國海各處,散播文化、貨物和基因,而華南的蜑家人正是其後裔。 透過人類學和考古學,可知菲律賓與華南的連繫始於沒有文字紀錄的史前時代。南島族群(或 Nusantao )善於航行,南中國海是來往兩地的便捷通道。華南蜑家人和呂宋原住民都相信祖先靈魂會附在木偶之上(菲律賓人稱為 Anito/Taotao/Bulul ),供奉這些木偶會為家庭帶來豐收,也許就是兩岸史前交流的証據。 圖左:菲律賓的Anitos,呂宋島的住民相信祖先靈魂寄住於此。圖右:來自華南蜑家的木像,代表一位女性先人。 2018 年,一支菲律賓探險隊乘坐以當地古船( Balangay )為原型的木帆船,沿 600 年前的航線前往泉州。「這艘船象徵了我們東南亞人之間,過千年的關係。」隊長 Art Valdez 回航前在香港表示:「大海團結了東南亞人,包括『中央王國( Middle Kingdom )』,大海從沒有分隔我們。」 菲律賓仿古木帆船停泊在香港皇家遊艇會。 近代的華南人大概就是從同一條海路抵達菲律賓。西班牙人發現菲律賓時,島上已經有華南人聚居。截至 1750 年馬尼拉華人有 4 萬之眾,以閩粵人為主。部分人與原住民或西班牙人通婚,形成混血兒社群。各種血統的人如何融入菲律賓的國族認同之中,正是本系列主題所在。 「1586 年,(馬尼拉)華人人口多達 1 萬,把只有 800 人的西班牙和墨西哥混血兒比下去。  」   《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 西班牙人稱來自華南的移民為 Shangley ,名稱源自閩語或粵語中的「生理」,解作生意,說明了他們的商人身分。在西班牙人鼓勵下,一些 Shangley 皈依了天主教,聚居在 Binondo 。 Binondo其中 一個通婚家庭的例子,可以說明多元族裔如何深入到菲律賓社會之中。 Lorenzo Ruiz ,漢

北伐中華,南平占婆,史稱古今第一武功:李常傑

Image
讀教科書長大的,都讀過宋國、遼國、金國戰火連年的歷史,但大越國的交戰卻鮮有聽聞。在以黃河和長江流域為舞台中心的敘事方式下,南中國海地區很多人失去了讀自己歷史的機會,對遠在北方千里的帝王將相津津樂道,卻全然不知自己鄉土舊事。 在宋國朝廷為新法爭論不休之際,南海北岸的前線動盪不安,結果三座城市陷入戰火,十萬人葬身,舊的邊界確立,新的英雄橫空出世,歷史巨輪沒有一刻停頓。 李常傑騎馬塑像,形象令人聯想起法國的國家英雄拿破侖。 時間回到 1075 年,大越國得知宋國有意南侵,決定先發制人。大越國將軍李常傑率領海軍,沿東京灣海岸進攻宋國。「伐宋」出師有名,還發了一篇檄文。 李常傑大軍壓境,旋即攻陷欽州和廉州,北上與另一支大越軍隊會師邕州。宋國方面,邕州知府蘇緘堅守城池,一場血腥攻城戰驟然揭幕。 戰事發生在大越與宋國的邊境,即是現今廣西一帶。 大越國(Dai Viet)與宋國在邊境交戰,但此地區的住民是泰語(Tai)族群,現今的壯族和廣府人都是他們後裔。 邕州,就是後來的廣西首府南寧,地理上位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寧白話是粵語當中頗有特色的一支方言。 邕州「城高而堅」,為了入城,軍隊架起「飛梯」欲攻取城郭,又派戰象列陣,以「毒矢」射殺敵方。雖然大越攻勢凌厲,守方的宋國亦殊死戰鬥,以「神臂弓發」反擊象軍。戰況進入拉鋸局面,攻守爭持。 越南在戰爭中運用戰象有悠久歷史。圖為阮朝戰象。 冷兵器時代的圍城戲碼重複上演。久攻不下的城池,糧盡彈絕的守軍,慌惶無助的人民。糧水短缺觸發衛生危機,從宋史的記載來看,邕州應該爆發了傳染病。 終於,圍城第 42 天,邕州城破,大越軍隊屠城,宋史聲稱屍體足以填滿珠江。一連串交鋒之後,以兩國議和,大越撤兵告終。 一將功成,李常傑擊潰宋國收復交趾的野心,後來的戰事中又打敗海上強權占婆,確立了大越國在印支半島的地位,因此成為國家英雄,在現今越南仍然無人不曉,稱為「古今第一武功」。 耐人尋味的是,宋史方面雖有記載戰事,卻隻字不提李常傑。士大夫史官的選材剪輯方式往往令人費解。 除了蓋世武功,李常傑還留下一首詩,在越南人皆傳誦,視為越南歷史上第一篇獨立宣言。 南國山河南帝居,  截然定分在天書。  如何逆虜來侵犯?  汝等行看取敗虛。 2019年越南郵政推出《李常傑千歲冥壽》紀念郵票。官方這樣形容李常傑時代的越南處境:「總是帶著有貪婪目光的邪惡意圖,北方敵人視之為侵略

從交趾支那雞說起:馴養雞起源地之爭

Image
1846 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迎來四位來自澳門的稀客:身材豐盈,精神飽滿,法國人稱之為「交趾支那雞」。 雖以交趾支那為名,此雞種其實起源於華南,大概是早期歐洲人混淆了兩處地方,一時糊塗才會叫交趾支那雞。 家雞繁殖和傳播的故事,提醒世人文明之基礎,農作物和牲畜是不可或缺的。 Jared Diamond 在暢銷書中就指出,歐亞大陸有多種動植物適合馴化,是使其文明領先其他大陸的其中一個因素。 現今原雞的分佈,學者相信這裡亦是最早馴化家雞的地方。 雞是人類其中一種最重要的馴養動物,也是最成功的家禽,其起源當然備受關注。家雞的祖先為原雞,目前仍然生活在印度及印度支那一帶。學者相信大約 8000 年前原雞在這裡被馴化成家雞,然後隨人類遷徙到世界各處。 然而, 2014 年一支以中國人為主的研究團隊,宣稱在華北發現 10000 年前的雞骨,認為華北地區是其中一個雞的馴養地,而且時間比南亞更早。這個發現顛覆了學術界的一貫理解,如果研究正確無誤,華北會贏得「首個馴化家雞地區」的稱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根據論文,團隊採用的所謂「雞骨」,是由一名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教授協助採集。這位教授來頭不小,網上資料顯示他曾於 2003 年獲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國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共同授予「 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稱號。 對於這根可能改寫馴化史的雞骨,英國教授 Alice Roberts 卻不以為然。她在《馴化:改變世界的 10 個物種》之中,否定了中國研究團隊的結論。 「這片平原上考古遺址挖出的骨頭身分很可疑,被認為是雞骨頭的有可能是雉,其他骨頭有可能是誤認,不屬於鳥類而像狗骨頭。中國的研究報告看起來很非凡,其實缺乏堅實証據。」 Alice Roberts 認為,南亞和東南亞是雞的家鄉,是目前最可靠的結論。 1862年,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與英國裔人士一同觀看獨木舟競渡。毛利人屬於南島族群,其祖先很可能是從南中國海地區遷徙到太平洋各處。 東南亞是南島族群( Austronesian )活躍之處,因此雞的起源肯定和他們有密切關係。即使雞不是最早由他們馴化,也很可能是隨他們的擴張而散播出去。語言學者構建出原始南島語,毫不意外包括大量航海用詞,亦出現「雞」( Manuk )此一詞語,佐證了家雞是古代南島人的生活一部分。 人類學家 Wilhelm Sol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