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臣服,萬邦來朝」的重頭大戲


「中國人為了欺騙皇帝(他們並非不知道這是個騙局),虔誠地吹噓,彷彿真的是全世界向中國朝貢,但其實真相是中國向萬國朝貢。」——利馬竇

幾個使用漢字的東亞大陸上的帝國,都有「朝貢」傳統。在帝國的話語中,朝貢代表邦國承認皇帝的超然地位,臣服於天子之下。來朝者獻上貢物以示崇敬,皇帝則賞賜更為豐厚的禮物來彰顯天威,也讓落後的番邦仰慕、學習華夏文化。

然而,這到底是事實,還是帝國聊以自慰的荒誕神話?

《萬邦來朝圖》是半虛構作品,當中的使節從未曾同時訪問紫禁城,繪圖目的是為取悅乾隆皇帝。


「朝貢」是被扭曲變態的貿易

廈門大學教授莊國土指出,「朝貢」、「宗藩」通常是一廂情願,實質上「來朝者」只為通商,根本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更沒有接受中華教化之意。雙方理解的差距在交換文書的重重翻譯中淡化。入貢者的國書本來意思是雙方平等通商,經過翻譯交到皇帝手上則變成誠惶誠恐叩謝皇恩。而皇帝回覆的措詞原本是天朝上國憐憫邊陲蠻夷,翻譯過後就淡化成同意定期通商。於是,雙方都按各自理解來進行所謂「朝貢」。

在緬甸和荷蘭的文書中都發現了這種各自表述的情況。至於通曉漢文的日本,則毫不客氣地回覆明帝國:「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完全否定了「天朝」的超然地位。

「有些抱持民族主義的中國歷史學者爭論他們証明了東南亞是中華皇帝的附庸,古代的中文文獻大多是如此紀錄。但當代東南亞研究認為「朝貢」並非封建制度中的宗藩關係,只是純粹的貿易夥伴關係。」——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日本人入貢撿錢引爆戰鬥

「朝貢」不是國際秩序,反是破壞秩序的禍源。東亞海洋史清楚反映了此事實。

明帝國厲行海禁斷絕貿易,將貨物交流限制在「朝貢」之內,東亞的貿易航線大受干擾。帝國以十倍甚至更多的價錢回贈給來朝者,即是商人以市價購入貨物,再以貢物形式向官方賣出即可獲得暴利,實質上就是派錢。鉅利之下,商人當然想方設法躋身朝貢撿錢行列。

明帝國也知道派錢不能來者不拒,所以限制了入貢的次數、人數、貨量。1523年,日本的大內氏和細川氏兩支使團為爭奪入貢資格而爭拗。寧波官員有收受日本人賄賂,利益轇輵下無法平息風波,結果演變成混戰。政府為了平亂,獎賞平民殺日本人,於是沿海民眾加入戰鬥,一發不可收拾,史稱寧波爭貢事件。

所謂「倭寇」之亂,就是以海禁、朝貢等干擾正常貿易秩序的愚昧政策為開端。

日明之間勘合貿易路線,即是「朝貢」。


暹羅王怒斥華商誘騙「朝貢」

商人為了生意,胡亂編造「朝貢」文書,毫無外交禮儀。暹羅便曾身受其害。

1853年,暹羅使團入貢,回程途中在河南被洗劫,大清國對此相當冷淡。使團狼狽地轉抵香港,香港總督寶靈知悉此事後勸告暹羅不要再向大清國朝貢。

暹羅國王拉瑪四世是個開明有為的君主。他從此斷絕了向大清國入貢的陃習,還詳細闡述當中理由。

原來,拉瑪四世從來只視互贈禮物為兩國友好的親善行為,並無臣屬的意味。但大清國單方面將此歪曲為「宗主」與「藩屬」的關係,完全違反雙方平等交往的原則。拉瑪四世為此憤怒不已,嚴正聲明暹羅與大清國是對等關係,大清國從來不是暹羅的宗主。

暹羅國王拉瑪四世。大清國單方面將兩國互贈禮物的友好行為扭曲為「宗主」與「藩屬」的朝貢關係。拉瑪四世為此震怒,決定廢止入貢。

暹羅交予大清國的國書,一向是由華商翻譯。為了做成買賣,華商迎合大清國,肆意歪曲內文,矮化暹羅地位。暹羅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做了「藩屬」。事情原委大白後,拉瑪四世怒斥華商欺騙了暹羅朝廷,有失暹羅國體。
「泰國不是中國的藩屬,不需要中國的庇護,不怕中國軍隊入侵。」—— 拉瑪四世


假安南王上演「朝貢」賀壽鬧劇

對北方鄰居的「朝貢」要求,安南虛應敷衍,編導了一齣荒謬的「朝貢」鬧劇。安南國王阮惠派替身假冒自己到北京賀壽,大清國的官員都知道內情,卻不敢破壞皇帝的興緻,而乾隆皇帝不知是裝傻還是真糊塗,竟也照單全收,隆重款待「安南國王」來朝。

阮惠對大清國的蔑視與不憤,在越南史書有記載,他甚至有意光復被大清國侵佔的故土,對兩廣謀定而後動。

「惠由是稍不平,勵士卒,造船艘,陰窺覦兩廣之志。嘗語將校曰:假我數年蓄威養銳,吾何畏彼哉?」——《大南正編列傳初集》

兩廣複雜的沿海地形,成為阮惠武力攻清的踏腳石。在西山朝支持下,嶺南原住民集結船隊得到正式官職及軍事訓練,漸成一支海上反清力量。美國學者穆黛安研究19世紀華南海盜,指出這批紀律嚴明的海上集團得到了越南西山朝的支持,是阮惠武力進攻計劃的前奏。

如果假國王賀壽一事為真,恐怕阮惠早已識破「朝貢」只是大清國粉飾盛世的面子工程,當然不在乎真假。一面滿足皇帝的虛榮心,麻痺對手意志,一面支援反清社團,密謀撼動帝國統治。阮惠拆穿了朝貢的金裝,使其完全變成一齣荒誕劇貽笑世人。

歐洲人描繪華南海盜。西山朝都督鄭一死後,他的艦隊成為華南海盜重要力量,為其妻鄭一嫂及義子張保仔所繼承。


朝貢鬧劇終結,海洋秩序由亂轉治

海禁與朝貢是一體兩面。朝貢本質上是政府壟斷的貿易行為。海洋族群自古以來就縱橫四海,帝國侵略者卻將他們定性為「走私」、「海賊」,以海禁斷絕住民交流,再把貨物交流扭曲成朝貢來取悅皇帝。

正如莊國土所言,所謂「朝貢」只是一廂情願的單方演繹,從未曾在亞洲發揮實質的國際影響力。除了朝鮮勉強算得上有宗藩之實,亞洲從沒有形成任何以「中華帝國」為中心的「體系」或「秩序」。

禍亂亞洲多年,朝貢鬧劇終於在19世紀徹底落幕。國際體系和自由貿易在東南亞生根,某程度恢復了Nusantaria自古以來的自由交流局面。東南亞一系列商埠、轉口港、貿易中心就是以此為基礎繁榮成長。


參考:

1. https://www.lse.ac.uk/Economic-History/Assets/Documents/Research/GEHN/GEHNWP21-GA.pdf, 12

2. 黃壁蘊:《中泰朝貢的終局》

3. https://www.newton.com.tw/wiki/爭貢之役/5077072

4.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345302.pdf

5. Hayton, B. (2014).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6. 穆黛安:《華南海盜》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你必須知道的新字:Nusantaria 東南亞的海洋國度

天干地支是來自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