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鎖港 (下) — 港督與媚華派角力
19世紀後期,大清國動亂不絕,龐大開銷使國家財政陷入困境。為了彌補赤字,大清國開始覬覦南方的繁榮商港。
香港開埠後成為東南亞重要貿易樞紐,財富引來大清國垂涎。 |
大清國封鎖香港榨取利潤
以阻截走私為名目,大清國在出入香港的水道設關卡徵稅,又扣押船隻拘禁船員,嚴重破壞香港貿易運作,香港政府譴責這場封鎖行動。
封鎖破壞了香港經濟,卻為大清國帶來巨大利潤。自封鎖開始,廣東稅入急升。1871年粵海關鴉片稅收由168,909兩升至223,147兩。封鎖香港緩解了大清國財政危機,也使北京更肯定此計乃利之所在。食髓知味之下,大清國圖謀在香港搜刮更大利益。
恭親王狂言派員駐守香港執法
1868年至1869年間,英國駐華公使與大清國總理衙門展開談判。英國官僚當中不乏媚華分子,長久以來對華態度軟弱,例如公使阿禮國(Rutherford Alcock)就被批評為「言論更似是代表中國政府而非女王陛下」。
眼見對手軟弱,恭親王奕訢見獵心喜,提出一項極為挑釁的要求:他希望大清國官員駐守在香港境內徵稅。
如此喪權辱國的條件,即使是阿禮國亦無法接受。他建議「中國皇帝」先派領事駐守香港,不能徵稅但擁有關乎貿易事宜的權力。
此建議提交到倫敦,外交部和殖民地部都同意可行。然而,當消息傳至香港,大眾得知以腐敗見稱的大清國官員可能會在境內執行職務,社會上下一片嘩然。
倫敦施壓,港督不屈服
自封鎖香港開始,港督麥當勞便認為大清國違反了天津條約,野蠻行徑相當於「海盜船」,勒索稅金破壞香港貿易。
麥當勞指出,大清國有責任在自己的港口向卸貨船隻徵稅,而不是把稅關設在香港水域旁,把香港團團圍住向所有出入船隻徵稅,這是極其荒謬的做法。而恭親王甚至提出讓大清國海關駐守香港境內,無異於蔑視香港的自主權。
「貨物還未離開泰晤士河,法國海關便在倫敦橋設關卡徵稅。這正正就是恭親王想在香港做的事情。」——港督麥當勞
就大清國皇帝派領事駐守香港一事,除了商人反對,香港原住民亦深感不安。因為他們本已逃離大清國的壓榨,但現在皇帝的手卻伸向他們。
「中國領事對原住民而言會是個警號。他們原本在殖民地感到很安全,因為遠離了廣東政府的刺探和壓榨。」—— 《The Opium Question in China 1860-1887》
麥當勞對華強硬作風,受到了英國官僚的詆毀。殖民地部認為麥當勞誇大其詞,有失檢點。縱使面對倫敦壓力,麥當勞始終毫不退縮,堅定維護香港利益。
一片反對聲中,香港政府行政局和立法局都否決了阿禮國的建議。由於麥當勞和香港各界一致反對,倫敦政府態度開始轉變,促請阿禮國慎重。1869年10月,倫敦發電報指示阿禮國不要簽署任何協議,但是電報到達天津之前,阿禮國已急於簽了協議。這就是陷香港於險境的《阿禮國協定》(Alcock Convention)。
《阿禮國協定》禍港殃民
當阿禮國啟程返回英國解釋自己簽署協議的理據,協議內容開始在亞洲和歐洲的外交圈流傳。協議把大清國當成是一個文明的現代國家,此做法受到一致劣評。香港社會固然堅決反對,印度政府、亞洲和英國各地的商團都不滿協議,連其他歐洲國家亦抱持懷疑。唯一的贊成來自美國政府,認為協議實現平等價值。
1870年天津教案震驚國際,証明將大清國當作文明國家來平等看待是徹底錯誤。最終,倫敦政府沒有執行協議,《阿禮國協定》成為歷史文件,挽救香港市民免於大清國派駐官員威脅,維護了香港自由和尊嚴。
1870年中環海濱。大清國干涉香港的圖謀被挫敗。 |
結語
由封鎖香港到《阿禮國協定》,可見以下幾點。
1. 大清國圖謀染指香港
大清國利益天然與香港背道而馳,旨在從貿易港口榨取到最大的經濟利潤。為了達成目的,屢次以稅收為名,企圖侵犯香港權利,模糊邊界兩地的分野,染指自由港的管轄權、執法權。
2. 英國官僚媚華軟弱
倫敦和駐華官僚的利益與香港不盡一致,他們更多時候情願跟大清國維持良好關係,在香港議題上妥協,也傾向制定軟弱政策。
3. 香港政府不唯命是從
港督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捍衛香港利益,也不吝與倫敦爭拗,說明了港督和香港政府並非倫敦的僕人,有決心抵制不利香港的決策。
4. 團結抵制滲透干涉
19世紀的香港挑戰頗巨,一方面時刻警剔大清國滲透、干涉香港事務的圖謀,另一方面又要制衡英國政府中官僚的軟弱政策。香港的自由能夠維持應歸功於社會各界在關鍵時刻保持清醒,堅守立場。
5. 審度國際局勢
在反對《阿禮國協定》過程中,除了香港政府、商人、市民各階層團結,還要拉攏海外商會、印度政府、列國外交官等重要勢力參與施壓,制衡官僚的軟弱作風。
參考
1. 1884, Memorandum on the “Hongkong Blockade” for the information of Governor Sir George Bowen, G.C.M.G. By Mr Justice Russel
2. Munn, C. (2001). Anglo-China: Chinese People and British Rule in Hong Kong, 1841-1880, 430
3. 陳新文 (2003). “封鎖香港”問題研究(1868-1886)
4. https://eprints.soas.ac.uk/33669/1/11010430.pdf, 3.9 - 3.14
5. https://gwulo.com/atom/32928
Comments
Post a Comment